• 你的位置:在线炒股配资网_国内炒股10倍配资_炒股配资线上操作 > 炒股配资线上操作 >

  • 杠杆开户 赵简子因为一次考验,就将庶出的赵无恤确立为后,是否过于草率?
    发布日期:2025-03-17 22:38    点击次数:173

    杠杆开户 赵简子因为一次考验,就将庶出的赵无恤确立为后,是否过于草率?

    在“家天下”的古代王朝,“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确立继承者”,这件事绝对至关重要。不然杠杆开户,像大秦与大隋那样二世而亡的王朝,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故而,历史上的那些明君圣主,为了选择合适的继承人,曾经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方法。

    今天,青史君就和大家聊一聊,在《资治通鉴》的第一章中,所记载的一起非常有名的“立储事件”。

    我们先看一下原文: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青史君先稍微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说起赵简子这个人,很多朋友可能都不太熟悉。

    展开剩余87%

    没有关系,青史君说一个名字,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赵氏孤儿”赵武。

    没错,这个赵简子,原名赵鞅,他正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赵氏孤儿”赵武的嫡亲孙子。

    当然,赵简子之所以会在历史上留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血脉高贵,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人心机深沉、是一个有名的谋略家。

    赵简子是历史上公认的赵国基业的奠基者——赵氏一族正是从他的手上,开始“野蛮生长”、最终有了“赵、韩、魏”三家分晋,有了后来可以和强大的秦国,一决雌雄的中原砥柱赵国。

    毫无疑问:这样的一位雄主,在选择继位人的问题上,肯定会慎之又慎且思虑深远的。

    现在,青史君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简单地给大家翻译一下,文章开头处,那段古文的意思:

    话说一代雄主赵简子有两个儿子比较出色,大的那个是嫡长子赵伯鲁,小的那个是庶出的赵无恤。

    等到赵简子日渐年老,不得不考虑继位人的问题时,赵简子却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为什么呢?

    因为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人在选择继位人时,都会遵照“立嫡立长”的原则;以这个原则来看,嫡长子伯鲁是当之无愧的赵家下一代家主。

    然而,令赵简子难以抉择的是,这个伯鲁虽然确实稳重、端庄,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恶习,但是却属于“中规中矩”,身上没有什么特别耀眼的闪光点。

    不过,那个庶出的无恤就不同了:他虽然是姬妾所生,但是从小开始就聪明异常且酷爱学习。

    而且,曾经有位有名的相士,给赵简子说过:他的所有子嗣,就属那个庶出的无恤,面相最好、最有前途。

    所以,到底要选择立谁为后,纵容聪慧如赵简子,也陷入了无尽的犹豫之中。

    几经考虑之后,赵简子决定“做个局”,来考验一下自己的这两个儿子:

    有一天,赵简子突然将长子伯鲁和幼子无恤叫到的跟前,拿出两份一模一样的竹简,交给他们,并说道:“这是为父感悟了一辈子,才总结出来的心得体会;你们下去以后,要好好研习、揣摩!”

    伯鲁与无恤自然是连声称诺,表示自己一定会用心学习。

    可是,奇怪的是:在此后三年间,赵简子却再也没有过问过此事。

    就当长子伯鲁以为自己的父亲已经老糊涂了,不记得曾经的那个“殷殷嘱托”之时。

    有一天,赵简子突然又召来了兄弟二人,让他们背诵竹简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老大伯鲁暗叫不好,原来在前两年,他还会时不时地看一下,老爹给的竹简,并背上那么杠杆开户两三句;可是,时间一长,一直不见有人检查的他,干脆把竹简给胡乱一扔,然后,早就将此事忘到了九霄云后。

    最终,异常紧张的伯鲁支支吾吾地背了那么两三句,就再也想不起竹简上的任何内容了!

    朋友们,差距来了:

    就在伯鲁汗流浃背之际,一直在旁边“胸有成竹”的赵无恤,开始声音洪亮地背起了父亲的“圣训”。

    看到小儿子无恤背得这么好,赵简子就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赵无恤一边从自己的袖子中拿出了那份竹简,一边诚恳地说道:父亲的教诲,孩儿一刻也不敢忘!

    赵简子很高兴。

    最终,庶出且年幼的赵无恤,战胜了自己的嫡长子兄长赵伯鲁,被确立为赵氏家族的下一任家主。

    青史君相信,对于上面这个故事,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听说过;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赵简子因为一次考验,就将赵无恤确立为后,是否过于草率?

    依青史君看来,赵简子的所作所为不仅不草率,反而是心机深远、思虑周全。

    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在位者在选择自己的继位人时,最为看重的是什么?

    是聪慧过人?还是善于做事?亦或是御人有道?

    依青史君看来,这些虽然都是一名合格的继承人应该具有的素养,但却不是在位者最为看重的地方。

    那么,在位者最为在乎的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自己所选择的继位人,能不能延续自己的方针政策?会不会在自己死后全面否定自己?

    所以,历史上很多“夺嫡事件”的最终胜利者,往往是父母眼里的“乖孩子”:

    比如,秦始皇将有主见的扶苏赶到了边界,而将比较听话的胡亥常年带在身边;

    又比如,“九子夺嫡”中,一心向佛、时常替康熙祈愿、专心办好康熙交代的每一件事情的四阿哥,最终黑马逆袭,战胜了诸多人中龙凤;

    因为,人往往都会非常“自以为是”——那些雄主们,自己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自然会认为自己的一切主张都是对的;那么,他选择继位人时,首先会考虑谁可以将自己的事业完美的继承下去。

    所以,赵简子在三年前,说的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其实,是在考验他的这两个儿子,到底会不会遵循自己的嘱托?会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

    这是此事的第一个关键之处。

    此事的另一个关键之处,则在于:权谋!

    不知道大家是否会对,赵无恤的那句“我一直把竹简带在身边”表示怀疑?

    反正青史君觉得这件事实在是有待商榷。

    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呢?

    如上图所示,在赵无恤生活的春秋时期,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还没有面世,大部分的文字载体都是竹简(史书上也说了,赵简子给两个儿子的物体是竹简)。

    那么,我们可以稍微想象一下,整天在袖子里,拖着几斤重的竹简,就算是赵无恤没有意见,但是青史君觉得,赵无恤的衣服肯定会有意见的——没几天时间,衣服肯定会被磨破。

    所以青史君觉得,赵无恤的这句话,90%以上的概率做不得真——在那3年中,他或许真的会时常温习竹简上的内容,但是却绝不可能每天都将竹简带在身上。

    那么,在父亲赵简子考验的那个关键的时间点上,赵无恤的竹简为什么会出现在他的袖子里呢?

    青史君认为,原因无外乎两种:

    第一,赵无恤虽然没有时时刻刻都将竹简带在身上,但是,他每次在接到父亲的召见时,就会特意带上竹简。也就是说,赵无恤一直留心着父亲的叮嘱,在时刻准备着应对父亲的突击检查。

    第二种可能,就比较厉害了——赵无恤在赵简子的身边安插了眼线,所以,他才会“未卜先知”。

    然而,无论是以上那种情况,却都可以归结为一点:这个赵无恤,绝对是个厉害角色!

    他知道自己父亲的为人,更知道领导安排下去的事情,总有一天会要检查的;所以,不论是赵无恤,每次都特意为之,面见父亲时特意带上竹简;还是他“消息灵通,收买了线人”,都说明了这个赵无恤同样心智成熟且思虑深远。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这个赵无恤知道如何面对人家的布局,更知道怎样才能“破局”!

    所以,赵简子通过一次考验,就将庶出的赵无恤册立为后,看似草率,实在高明异常!

    那么,你 get 到了吗?

    发布于:天津市



Powered by 在线炒股配资网_国内炒股10倍配资_炒股配资线上操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