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肃亲王府正在进行“试灯”,作为主人家的肃亲王善耆心血来潮,在府中留下了一张罕见留影,镜头中,这位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的晚清亲王,身着一身亲王服饰,端坐在木椅上,显得贵气十足。
1901年,肃亲王善耆在府中拍照留影
善耆,身份显赫,他是晚清的贵族重臣,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武亲王豪格的后代,善耆他孩童时代的生活,与大多数八旗贵族子弟不同,大多数八旗贵族子弟的孩童时代都是在笼架鸟,斗蛐蛐度过的,而善耆却是在习武中度过的。
善耆的祖父爱新觉罗·华丰武将出身,他对于家中的儿郎要求十分严苛,那就是从小必须练武,因此,孩童时代的善耆就在祖父的要求之下,从小习武。
与此同时,为了让家中的儿孙有一个好的体魄,华丰特意请来了清末著名武术家董海川来到府中担任武术教习,就这样,在董海川这位著名武术家的教授之下,善耆练就了一身刀剑棍棒之术。
光绪十三年,21岁的善耆步入仕途,成为了晚清朝廷的二等镇国将军,开始一步步跻身于朝堂之上。
1898年,善耆的父亲隆懃突然辞世,作为儿子的善耆痛心不已,在妥善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善耆承袭了父亲的亲王位,成为了第十代肃亲王。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依靠洋枪,洋炮一举侵入了北京城,作为清廷统治者的慈禧太后则是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而刚刚继任肃亲王仅仅一年之久的善耆则是担任御前大统领,在西逃的路上,全程护卫慈禧太后等人的安全事宜。
在这次护卫西逃的途中,善耆任劳任怨,全力护卫慈禧太后等人的周全,这就使得慈禧太后对于善耆十分赏识,因此在返京之后,便一道懿旨,将善耆委以要职,让其出任崇文门监督,掌管京师的税务。
善耆到任之后,大刀阔斧整顿了官吏,增加了收纳的税金,但却触犯了一些满清权贵的利益,他因此遭到了弹劾,被免去了职务。
1902年,36岁的善耆被清廷重新启用,出任工巡总局管理事务大臣兼步军统领,善耆到任后,便主张兴建东安市场,促进了京师的经济发展,还亲力亲为,建立起了新式的警察机构,培训巡警人员,提升了京师的治安管理水平。
然而,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善耆的改革之举,却令他遭受到了顽固守旧派的抵制和抨击,在顽固守旧派不遗余力的抵制之下,善耆再一次被清廷罢免了职务。
从目前来看,各国劳动生产效率增速都在放缓,且近年来加速下行,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后疫情时期的修复比想象得要慢,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较大。二是美国挑起的技术战、“脱钩”,以及“去风险”带来全球技术贸易的下降,直接导致全球技术进步增速渐缓,主要体现为全球芯片、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品交易额大幅下降。三是新技术应用场景的拓展速度放缓,主要体现为全球专利技术下降。
1905年,清廷成立了民政部,慈禧太后在满朝的官员中物色合适的人选,经过一些物色,最终让善耆来出任民政部的首任尚书。
而肩负此重任的善耆也果然没有辜负慈禧太后的厚望,他锐意进取,主张建立户籍制度,发展教育,推动了市政的发展。
宣统二年,汪精卫北上,来到北京,图谋刺杀摄政王载沣,结果,汪精卫刺杀失败,被清军兵士捕获,关押到了监牢之中。
当时,已经成为理藩大臣的善耆负责对汪精卫进行审问,汪精卫在审问的过程中,发现汪精卫谈吐文雅,远见卓识,视死如归,对汪精卫心升敬意,便有了不杀之意,除此之外,善耆深知清廷已是内外交困之际,因此主张对汪精卫从轻发落,以此来示好各地的革命党人。
就这样,在善耆的主张之下,汪精卫被从轻发落,先是被判处终生监禁,后续,又在各方斡旋之下,又得以获得了释放。
数年之后,汪精卫在谈及此事时,不由地对善耆称赞道,说其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陷入到岌岌可危的境地,善耆面对如此境地,带领满清贵族和重臣组织“宗社党”,意图力挽狂澜。
但是即便善耆如何“持危扶颠”,他也无法阻挡住辛亥革命之火卷席全国,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王朝就此覆灭。
而作为晚清贵族重臣的善耆则只能够接受这个结果,举家从北京逃亡到旅顺生活,逃到旅顺之后,善耆并没有就此放下恢复清廷之心,他四处奔走,与当时的日本政客密谋,协商。
1912年,善耆想要在内蒙古起事,结果他运往郑家屯的军火武器,被奉系将领吴俊升截获,使得善耆第一次起事之举,以失败告终。
但是,善耆却没有就此收手,而是继续寻找机会,1915年,曾经的满清重臣袁世凯登上了帝位,获悉这个消息后的善耆则准备以“扶清讨袁”的口号来复辟清廷,但是,就在善耆踌躇满志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时,仅仅坐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竟突然病逝,这就使得善耆失去了号召力。
两次复辟之举接连“胎死腹中”,这就让善耆备受打击,至此一蹶不振,不再继续运作复辟运动,而是深居简出,不问世事,在家中度过自己的往后余生。
1922年,在旅顺居住的肃亲王善耆久郁成疾,卧床不起,最终病逝于家中,终年56岁,肃亲王善耆病逝后股票里啥叫杠杆,遵照其遗嘱,他的亲属和孩子们将他的灵柩护送回北京进行安葬,而末代皇帝溥仪在获悉他的死讯后,十分痛心,追谥其为“肃忠亲王”,以此来表彰他生前为清廷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