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估计读过春秋历史的人都应该清楚,勾践的卧薪尝胆故事人尽皆知。而越王勾践“飞鸟尽有哪些好的配资平台,良弓藏”的性格也被人所鄙夷。那么,在灭吴计划中立了大功的西施怎样了?都说范蠡与西施最后隐居江湖,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其实不尽然,文种的死已经告诉了我们,像勾践这样的人,是不会允许一个有如此能力的人留在世上的。我们先从吴越争霸开始说起。
吴越世仇
说起越国的历史,可能就没有吴国和楚国那么真实。为什么说那么不真实的呢?我们可以看看《史记》的记载:“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後二十馀世,至於允常。”记载得相当模糊。我们看《史记》关于吴国的记载,很是详细。从吴国开国太伯开始,每一代君王都有名字。而且,吴太伯的来历也相当明了,是周太王的儿子,姬昌的叔叔辈。到了越国,就简单的二十多代到了允常。为啥允常有记载了?因为允常是勾践的父亲,也就是说之前的记录基本就是没有。而最有记载的基本也都是神话,说是大禹的后代。我们知道,连大禹都基本处于神话阶段,那这个越国的来历基本也都比较牵强了。就好比司马迁说朝鲜是箕子的后代一样,作为华夏圈的国家,怎么样也得给他找个祖先。
展开剩余81%关于祖先的事,我们先不做研究。因为百越远离中原,所以这里说跟华夏不是一个部落出来的也很正常。我们接着说吴越世仇。为什么有世仇?其实也可以想到。两个国家相邻,且又基本属于同一民族。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基本就是周文化在太伯以及其后代的努力下将一部分百越部落同化成了吴国,而没有同化的最后整合成了一个越国。当然,之后在楚国的打击下又分裂成了百越的一个过程。
而允常一代也是一样会跟吴国产生摩擦。但是,随着阖闾将吴国带来兴盛以来,越国就越来越不是吴国的对手了。在阖闾破楚之后,吴国班师回国。此时,吴国要开始集中精力教训这个常常骚扰边境的越国了。不过事与愿违,此时刚刚当上国王的勾践,利用死士在吴军阵前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让吴军有点震惊的找不到所以然,最后乘其不备射伤了阖闾。更不幸的是,阖闾还死了。这样,吴越两国就算是杠上了。
之后,痛定思痛的夫差暗暗努力,最后终于击败吴国,使得越国变成了吴国的附庸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勾践的特点。那就是能抗压,但是比较自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看当越国击败吴国之后,勾践的状态。当夫差率军报仇的时候,大家都劝他固守城池暂避锋芒。而勾践绝对打败一次,就能打败第二次。最后,灭国了。而之后,卧薪尝胆再次证明了勾践抗压能力确实强。下面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所以就简要介绍。当夫差将越王勾践围在会稽山,眼看勾践这个残血就要被收割的时候,勾践开始让文种贿赂伯嚭。这个伯嚭此时已经黑化了。曾经的伯嚭也算是有志青年。在楚国,整个家族都被诛灭的时候,他跑到吴国来复仇。现在大仇得报,自己也成为了吴国的高官,然后就志得意满,变成了个贪赃枉法,谄媚君王的奸臣。其实,纵观整个吴越争霸会发现,这才是真实的人性。当年高考前,奋发图强,为了搏得一个好名次好学校的你,是不是在考上大学后变得堕落了呢?曾经视游戏为粪土,现在天天蹲在宿舍上王者。当年视早恋为禁果,现在估计都不知谈几个女朋友了。不过,不管怎样,人的意志就是这样的脆弱,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我们言归正传,继续说这个伯嚭。因为得了文种的好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伯嚭同志的职业素养我们还是要给予表扬的。在伯嚭的努力下,勾践三年为夫差奴,越国成了吴国的附庸国。
在三年的侍奉中,越王勾践凭借尝夫差大便这样极端的手法回国了。回国后,就开始励精图治准备干到夫差。毕竟勾践也算是君主,当年阖闾都敢动的人,一个夫差怎能忍。这个时候,我们西施该上场了。说到西施,那就要提到范蠡。因为据说,西施和范蠡两个人是恋人关系。不过也算正常。人家西施也算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一,而范蠡也是人中龙凤。为啥说这个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一呢?因为真的是之一,这个沉鱼真的就是西施。话说西施,超级漂亮,这个女神一词都不足形容。
而小时候在溪边洗纱布,鱼看他都呆了忘记游动最后沉了下去,这种基本就是车见爆胎的节奏。这样的人,范蠡肯定是喜欢的,而西施呢?也一样喜欢范蠡的才华,所以两人就恋爱了。虽然恋爱了,但是人家西施是有任务的。因为文种出了一个恶毒的美人计,基本就是妲己祸国这种。文种得到西施后,在经过一番训练,西施基本就是韩国女团加特工的实力了。这样的人,献给夫差基本就是网红给了王公子一样的效果。西施很好地完成了消耗夫差精力以及刺探情报的工作。当然了,除了西施,还有一个就是郑旦,有这么多美女,又有伯嚭天天说天下太平,吴国真的就别想好了。
果不其然,在西施和伯嚭的努力下,吴王夫差基本就没怎么用心国事。这还没有结束,越国又收购吴国粮食,进献木材,让吴国耗费民力,一番操作,基本就是搞垮吴国。在吴国北上争霸之际,勾践趁机偷袭,击败吴国。之后,又经过几年,越国灭了吴国,越王称霸。有一句话总结:“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西施去向
既然吴国已经灭了,下面就是这些个功臣的结局。范蠡,在灭了吴国后就走了。这一点在《史记》中是有明确记载的。而越王勾践,就是典型的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人。因为就像之前我们所说的,就是他比较容易自满且心机很重。范蠡看清了他,不过文种没有看清。文种在灭吴过程中,是出了大力的,而他的灭国才华,也是被勾践惧怕的。既然可以灭吴,谁知道哪天不能灭越。所以,就把文种给弄死了。还说:“爱卿教了我七种方法灭吴,现在我用了三种就灭了吴国,剩下四中就留给教先王吧。”既然勾践是这样的性格,那同样灭吴的功臣西施,越王勾践怎么能留着?而最后结果,相关史料也说明了结果,就是西施最后沉江而死。
《墨子亲士》记载:“西施之沉,其美也。”就是说,西施最后因为太美被沉江了。而还有一个就是《吴越春秋》:“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就是说西施在西施在用皮革制成的袋子中被沉江了。既然两种文案的说法如此像,我们有理由相信西施被沉江的概率大。在《东周列国志》中,也有冯梦龙这个小说家脑补西施死亡的片段。就是说西施在完成任务回国后,到了勾践那里。毕竟美女谁都想享用,而勾践在得到西施后,由于勾践夫人知道西施的技术与能力,怎敢让其留在越国?最后,就是找个机会让他沉江而死,还说红颜祸水怎敢留。虽然是小说家脑补,但是从最终结果也可以看出,可能西施确实的被淹死的。
而最后说的西施与范蠡隐秘江湖,范蠡成为了陶朱公。这多见于民间传说,《史记》中确实有范蠡到了齐国的说法,不过却并没有说西施也去了齐国。根据越王勾践的性格,我们更应该相信,西施最后跟文种一样被杀才是最正确的解释。而西施随范蠡而去,更可能是民间的一种美好愿望。
参考资料:
《东周列国志》《吴越春秋》《史记》有哪些好的配资平台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