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增加怎么炒股加杠杆,人们对同一事件的认识总会变得不一样,历史人物也是如此。今天,就为大家盘点四位小时候在课本里被“夸上天”,实际上他们都“坏到骨子里”。
一、匡衡
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凿壁偷光”的故事更是被人们广为传颂。
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钱能让他读书识字。他白天必须去干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家太穷了,买不起蜡烛。
但他发现邻居家有光,于是聪明的他想到了“借光”的方法。借着这样的方式,匡衡读了很多书,逐渐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也顺利地走上了仕途。
“凿壁偷光”作为勤俭节约的典型,教育和激励了无数学生努力学习,匡衡也成为很多学生读书时候的榜样。
然而,步入仕途后的匡衡,却渐渐背离初心。汉元帝对匡衡的才识十分欣赏,先任他为御史大夫,后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
被封侯之后就有封地,但匡衡却利用郡图的失误,非法将土地扩大四百顷,侵占了百姓的利益。
而且对孩子也疏于管教,其子匡昌醉后出现杀害他人的恶行。最后,被贬官的他,病死于家中。
二、蔡伦
历史课本上的蔡伦常常和改进造纸术联系在一起,但其实这只是他的“副业”,他的主业是一名宦官。
他出身于一个铁匠世家,如果按照正常发展规律来说的话,长大后应该子承父业,但可惜的是家道中落,之后被送进宫当宦官。
刚进宫的他只能去服侍嫔妃,但由于他从小熟读史书典籍,没过几年就被提拔,负责传递诏令。
处事圆滑的他很快就在宫中混得如鱼得水,也趁机抱上了窦太后的大腿,得到她的重用。
之后献计除掉了宋贵人,太子被贬。窦太后一方失势时,蔡伦审时度势,通过背叛旧主,成功“洗白”自己。
在汉和帝、汉殇帝先后去世后,蔡伦的好日子也到了头。被蔡伦陷害的宋贵人之孙汉安帝即位,下令清查当年宋贵人之死的真相,令蔡伦前去主动认罪。不愿前去受辱的蔡伦,随之服毒自尽。
三、孔融
大家都知道“融四岁能让梨”这则典故,被家长和老师常常拿来教育小孩子要懂得谦让。但长大后的孔融,似乎品性有了些许改变。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年少时便才能出众,受到他人的夸赞。他13岁时,父亲去世,由于悲伤过度,甚至需要人搀扶才能行走,当时人人都夸赞他的孝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害得自己的兄长丢了性命。
张俭被人记恨,官府下令捉拿他,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他家避难,恰逢兄长不在家,孔融在未问及缘由后将他收留,后来事情败露后,兄弟二人被捕入狱,其兄长被处死。
而他最令人惹争论的关于父母生子的言论,他认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
父亲生子是一时情动的结果,母亲生子如同借物存物,将其取出来后就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
这种言论在当时“以孝治国”的社会氛围下,算得上“大逆不道”之言。他也因此,惹来了杀身之祸。
四、李绅
《悯农》想必大家都熟悉得不得了,这首诗以生动笔触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艰苦景象,呼吁人们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无疑体现了对农民的同情。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并不是李绅在他飞黄腾达的时候写的,所以诗中能看到他对劳苦大众的怜悯,能够与农民产生共鸣。
进入仕途后,李绅开始纵情声色,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变成了一个声色犬马之人。
《云溪友议》中记载,在李绅发家前,常去叔叔李元将家里做客,但等到他得势以后,竟然要李元将主动将辈分降至“孙子”才勉强得到他一声回应。
对昔日的朋友,他更是残忍。不仅将朋友的仆人处以极刑,还不问过失就将旧友抓起来打他二十大板,手段十分令人害怕。
人性总是复杂的怎么炒股加杠杆,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大家在认识历史一个历史人物时应该辩证去看待,择其善者而从之。